8月26日,江苏省政府在南京举办“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二场,聚焦“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发布会披露,今年上半年江苏经济运行高开稳走,较好完成“双过半”任务:地区生产总值达6.7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经济增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外贸进出口2.81万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创同期历史新高;实际使用外资115.4亿美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之首……以深层次改革挖潜力、高水平开放谋新篇的实践成效显著。

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沈剑荣从五方面介绍江苏改革开放进展,勾勒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降本增效惠企利民。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推出取消省内101座船闸收费、免收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费等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
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投资消费双轮驱动。2025年国债项目拉动投资超过5300亿元,500个省重大项目已经完成投资4232亿元。多措并举扩大消费,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万亿元,同比增长5%。3批41只、总规模1069亿元的产业专项基金设立运行,以耐心资本助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省连续5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全省经营主体总数达1461万户。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理1650万件,15个案例入选全国典型经验做法。加快推进《江苏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进程,推出“民营信用贷”,上半年全省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推进城乡融合,激活区域发展动能。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收窄,上半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是1.9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4。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海工装备占全国比重超过1/4。
扩大高水平开放,链接全球资源要素。实施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已有超过400家投资江苏。上半年江苏中欧(亚)班列开行1217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3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比提升至49.5%。
江苏是民营经济大省,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达到1400万户,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4%。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江苏打出“组合拳”——
优化发展环境,立法护航增信心。去年3月,按照党中央部署,省委省政府在发改委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统筹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同时建立了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和民营企业诉求闭环管理机制,有诉必有回应。同时,加快《江苏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进程,从立法的角度来进行解决,让广大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拓宽投资领域,释放市场新空间。鼓励民间资本更多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今年1—7月,水电气热生产供应业领域民间投资在去年同期增长84.9%的高基数上,增速仍达到36.8%。建立常态化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机制,今年以来已推介项目370多个,总投资超过2400亿元,为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提供投资机会。
强化要素保障,加速项目落地。去年开始,省发改委每年设立200个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加大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如实行项目用地计划“免申即享、直接核销”。截至7月底,今年入库的200个省民间重点投资项目已完成投资428亿元,完成率62.3%,超序时进度4个百分点。
沈剑荣特别表示,民营企业可通过12345热线、“苏服办”上面的“一企来办”综合服务平台反映需求,相关部门将通过专门机制逐一解决问题。
针对美国“对等关税”加剧外部形势复杂性的情况,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介绍,江苏将结合“十五五”谋划,从三方面更大力度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一是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更加多元的市场合作。把支持企业开拓东盟、中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作为重中之重,将相应展会比例提高到六成以上,加强信保等资源倾斜;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做大做优市采通平台;建设好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等贸易枢纽。
二是深化双向投资,拓展更具韧性的产业合作。发布重点产业招商图谱,加强专精特新企业招引,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积极拓展外资利润再投资、股权投资等增长点;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境产业链合作,畅通产业循环,增强产供链韧性。
三是推进系统集成创新,拓展更高层次的制度合作。加强重点领域规则对接,抓好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18条政策、服务业扩大开放南京和苏州试点、中新数字贸易合作试点落地,推动早出多出标志性、引领性成果。联合相关部门便利数据跨境流动,深化知识产权、涉外法律服务等全链条集成创新,推进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拓展金融等领域开放。
江南时报记者 毛艳 实习生 李耕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