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清平乐》很火,它以北宋为背景,讲述了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
里面有一个细节,仁宗一朝的大臣,都称宋仁宗为官家,而不是皇上。
整个两宋都大臣们对皇帝的称呼也都是官家。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在宋朝之前,这个称呼便已出现,但并非是皇帝的专属,而是代指公家。
"不愿作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白居易《青石》)
这里面的官家说的就是公家。

在五代十国时期,皇帝被称作"官家",才开始流行。
"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花蕊夫人《宫词》)
这里的官家说的就是皇帝。

插一个野史的花边八卦。
写《宫词》的花蕊夫人,来头不小,她是后蜀皇帝孟昶的夫人。
这句诗的后两句是:"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的便是这花蕊夫人,穿着回鹘的衣服,花容月貌,身材娇小可人,把孟昶迷得神魂颠倒。
后来赵匡胤大军压境,降服了后蜀,花蕊夫人便成了赵匡胤的宠妃。
估计宋朝皇帝被称官家,和花蕊夫人也有关系。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被黄袍加身,篡了江山,取得皇位。
说实话,对于赵匡胤来说,这皇位来的有点突然,拥护他的臣子和爱将们,和他的地位相对平等一些。

因为皇位来的并不像秦皇汉祖那样猛烈刺激,赵匡胤自然就仁慈一些。
皇帝理应有兵权在身,虎符在握,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甚至是唐太宗李世民,权力来的都沾满鲜血。
但赵匡胤用的是兵不血刃的杯酒释兵权。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要找到一个称呼,既能体现自己是正统的皇帝,又能与大家拉近关系。
三皇五帝是古代最盛德的君主,被后世所膜拜。秦始皇取了"皇帝"二字称呼自己。

"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曹魏·蒋济《万机论》)
赵匡胤取了上两句中的"官"和"家"二字。
这也算是沾了三皇五帝和秦始皇的光。

而且官家也听着更像一种职业,医生可以被称为"医家",诗人可以被称为"诗家",听着就平易近人。
皇帝的称呼从"天子"到"皇帝"再到"官家","君权神授"的观念也越来越淡。
甚至宋神宗时期的宰相文彦博曾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名言,这要是在明朝,分分钟就被咔嚓了。

而且官家也并不是皇帝的专属称呼,也可以代指朝廷。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苏轼《初到黄州》)
苏轼的这句诗里,官家说的便是朝廷。

两宋也正是在如此温柔的皇权之下,才能有经济繁荣,达到了封建王朝的文化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