氚,这种物质过往很少出现在人们视野,最近成为了网络高频词。这一元素究竟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规避或降低相应的风险呢?
氚到底是何方神圣
氚是1号元素氢的亲戚,又称超重氢,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因为不够稳定,会对外界释放能量和电子,这个过程被称为氚的衰变。
氚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微,一般在核电站作为三元裂变的产物,在反应堆中形成,半衰期为12.35年。被引入生物体后,可通过内部β辐射破坏细胞中重要分子的结构。
Health Physics曾发表相关研究揭示了氚的具体特性。在气体形式中,氚几乎可以扩散到任何容器中,包括由钢、铝和塑料制成的容器。在氧化物形式中,氚通常不能被常用的调查仪器检测到。在环境中,氚可以被所有含氢分子吸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氚可以通过呼吸摄入或通过皮肤扩散渗入人体。
美国能源部科技信息办公室曾发布研究,评估了人体低水平暴露于氚化水或有机结合氚的健康风险,主要涉及癌症、遗传影响、发育影响和生殖影响。由于无法从人类接触氚中获得这些影响的直接风险信息,因此使用了三步评估法。
首先,使用适当的剂量率有效性因子(DREFs),根据现有的人类流行病学数据估计了低水平暴露于X射线或伽马射线后上述影响的超额风险。其次,通过详细审查实验室研究中的氚相对生物有效性数据,获得了氚对这些类别效应的最佳估计(RBE)。最后,考虑到比较辐射有效性的差异,将低水平X射线或伽马射线的人类风险估计乘以适当的氚最佳估计(RBE)。给出了低水平暴露于{sup 3}HOH的终生风险系数。据估计,暴露于OBT分子的风险范围从与{sup 3}HOH相似的值到大约高出两倍。
为了确保民众的健康,我国国标GB 6249-2011规定,工厂需要保证排放口下游1 km处,水体中的氚浓度不超过100 Bq/L。
这些元素同样不容忽视
放射性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造物质中,包括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放射性元素。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衰变,释放出粒子或电磁辐射。
天然放射性元素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包括铀、钍、钾等。这些元素在地球内部存在,通过地壳运动和自然过程释放到环境中。
人工放射性元素是指通过人类活动产生的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人工核素和辐射源。人工核素是指通过核反应合成的元素,例如氚、镭、锶等。辐射源是指用于医疗、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放射性物质,例如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源。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自然界的放射性元素还是人造物质中的放射性元素,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其危害主要来自其辐射。
辐射可以损伤细胞和组织,导致癌症、遗传突变、免疫系统损伤等健康问题。长期暴露于辐射中还可能导致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问题。并伴随暴露的剂量、持续时间增加,对人类健康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除了氚外,还有哪些常见放射性元素呢?
铯-134 、铯-137是金属铯同位素,放射性较强,人体摄入量小于0.25Gy 属于安全范围。超过此值会导致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损伤,非正常生育乃至绝育,人体摄入量超过 6Gy,能够致人死亡。
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过量的锶会干扰钙的吸收与代谢,所以锶被认为是潜在威胁人类健康的金属之一。而锶的同位素锶-90同样具有较强放射性,半衰期为28.8年,容易积存在人体骨骼中,增加罹患骨癌或白血病的风险。
作为一种穿透力很强的放射性元素钴-60,威力不可小觑。不仅能导致脱发,还会严重损害人体血液内的细胞组织,造成白血球减少,引起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性障碍贫血症,严重的会使人患上白血病(血癌),甚至死亡。
如何控制这些危害
监测环境是及时发现和控制放射性元素危害的重要手段。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曾印发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共分四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监测范围包括土壤、空气、水体、生物样品、陆地、口岸、海洋、电磁等。
同时对食品放射性物质的检测也是有效方法之一。早在2011年,我国就将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监测对象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同时还包括进口食品和进口原材料。从检测角度来讲,选购正规渠道、知名品牌产品,将一定程度上保障食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