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潍坊临朐打造中医药新质生产力高地,彰显“中药材之乡”底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23:4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佳潼 通讯员 衣春颖

5月23日至25日,第八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第三届沂山论健·中医药健康大会将在潍坊临朐县召开。这场以“2025·共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纪元”为主题的盛会,将汇聚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华润三九等百余家机构与企业,共谋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路径。

“沂山论健”作为与“尼山论坛”“泰山论灸”并列的山东省“三山系列”中医药文化品牌,永久落户潍坊临朐,其背后的底气何来?临朐又何以成为承载如此高规格会议的“东道主”?

千年药乡筑基

15万亩道地药材托起产业底盘

五月,和煦的微风轻柔地拂过石家河广袤无垠的田野,连片起垄的丹参种植田里,紫色丹参花海铺满大地。

牛角山村党支部书记张荣斗正与合作社社员在基地忙活。“每亩丹参田能够产出3000斤鲜丹参,约合700至800斤干丹参,种植大户在农忙时节雇佣附近村民劳作,每亩丹参每年的种植成本仅约为3500元。”张荣斗算起经济账。

这份底气源于临朐“道地药材”的金字招牌。临朐县中医药学会会长李培乾向记者展示一组硬核数据:全县建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10处,丹参、黄芩、薰衣草等中药材发展到250多种、15万亩,年产16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市首位,“道地药材”全面夯实大健康产业根基。

“临朐当地生产的丹参外观鲜红,根粗长,须根少,丹参酮ⅡA含量高达0.5%,远超0.25%的参照值,且丹酚酸B含量相当稳定,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李培乾手持检测报告说道。

记者了解到,临朐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聚力打造、加速赋能,加快构建中药材种植、中医药研发使用、中医药队伍建设、三产融合发展等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

药材好,药才好。如今,行至临朐,各种中药材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成为临朐农业“新宠”,并延伸至加工、生产、研发、旅游等下游产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药全产业链。目前,全县23家中药材合作社带动2.1万农户增收,中医药产业综合年产值已达18亿元。

创新集群崛起

16家深加工企业激活产业动能

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的丹参自动化净选车间内,经过GAP认证的临朐丹参正被加工成配方颗粒原料。作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示范企业,该公司2021年与临朐县政府签订战略协议。

该基地丹参的丹参酮ⅡA含量稳定在0.35%以上,超出国标75%。这一合作成效已被写入《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

据潍坊市工信局2024年3月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中药临朐项目原料处理量同比增长17%,带动当地12家中药材合作社升级数字化追溯系统。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年报显示,其山东产区药材采购量年均增长12%。在临朐争取建设全省首批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试点,通过智能化煎煮系统实现县域中医药服务全覆盖,该项目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智慧中医”典型案例。

据悉,全县引育特色药材深加工企业16家,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华润三九、中国中药等知名药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创新研制中医药辅食、药膳72种,全面构建起“道地药材+优质饮片+高品质中成药+未来中医药产业”的中药产业新质生产力体系,创新引擎持续集聚大健康产业集群。

跨界融合破局

6条康养线路释放“中医药+”潜能

“没想到我们身边就藏着这么多宝贝!”在全国首家县级“国医启蒙馆”,100余名中小学生惊叹于形态各异的中药材标本。走进清水书斋,数万册藏书让孩子们震撼不已。从《黄帝内经》《四库全书》等流传千古的经典著作,到珍贵的医家手稿,这些浩如烟海的藏书构成了一座文化基因宝库。

临朐县中医院名誉院长谭波透露:“上半年已接待30多个研学团,我们的‘小药农’体验课程预约排到10月。”

沂山与县中医院联合推出的“艾满沂山·康养之旅”项目,将艾灸体验与登山步道结合,年内接待康养游客超万人次;华建农业生态园依托丹参、黄芩种植园开发的“本草研学课堂”,入选教育部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龙湾康养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突出生态自然特色,对老龙湾、海浮山、巨洋湖、弥河西岸等四大板块进行整体开发,打造龙湾康养旅游综合体……跨界融合的触角正延伸至全域。

临朐县创新探索中医药“+旅游”“+康养”“+研学”发展新业态,开发首批6条中医药精品康养旅游线路,打造集观光度假、科普研学、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研学体验中心12处,建成全国首家县级“国医启蒙馆”、实用型中医药博物馆,编纂全国首部国医启蒙专用教材,获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品牌强县突围

56名专家构筑人才高地

在临朐县中医院的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村医毕永霞正在学习脉诊技术。“全县656处村卫生室、7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6家镇街卫生院全部能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临朐以“名院、名科、名医”撬动中医药发展,成功打造全省首家中医医养结合机构、全市唯一省级县域中医医共体,建成市级以上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18个,引进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工作室16个,培育全国名老中医、省市中医药专家56名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此次“沂山论健”大会,将邀请上海市30名专家分别到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义诊,预计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通过“院士大讲堂”“学术成果转化会”,加快建立“高校—企业—政府”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供新的有力支撑。

从石家河的丹参田到引育特色药材深加工企业,从县级“国医启蒙馆”到中医药培训薪火相传,临朐的实践揭示中医药发展的深层逻辑——唯有让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产业要素深度碰撞,才能激活千年药乡的新质生产力。

“乘着第八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第三届沂山论健·中医药健康大会的东风,我们希望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与招商引资、深化中医药文化惠民行动以及全力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临朐县卫健局局长马斌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