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5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将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高洪岩介绍《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有关情况。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布局规划》)已正式发布实施。《布局规划》对未来十年山东沿海和内河的港口、航道总体布局进行了全面谋划,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有力推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山东是海洋大省、水运大省。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全省水运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居全国首位,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居全球沿海港口前十,自主研发的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球领先;京杭运河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直达长江,小清河实现全线复航,为全省“走在前、挑大梁”提供了重要支撑。
2009年和2012年分别印发的《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山东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为全省水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面对山东水运发展布局不均衡、区域协同不足等新形势、新问题,两个布局规划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发展的新要求,亟须进行规划修编,进一步指导和支持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此,省交通运输厅起草编制了《布局规划》,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7月19日正式发布实施,旨在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的水运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布局规划》是山东港口与航道的中长期布局规划,主要明确了山东港口和航道的总体布局、水运重要运输系统布局以及各个港口的功能定位,是指导全省构建沿海港口辐射东西、内河水运连通南北的现代水运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布局规划》共包括规划基础、总体要求、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内河水运网、港口运输系统、水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和保障措施等八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山东中长期水运规划总体布局和目标。《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至2035年,建成“能力充分、保障有力、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形成“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和“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的水运发展总体布局,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基本建成,内河水运网络更加完善,现代化专业化运输系统支撑更加高效,水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港口和航道引领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打造开放融合、支撑有力的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布局规划》进一步突出青岛港国际枢纽港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补充的“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布局。加快构建国内国际“5+5”海上运输通道,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世界一流海港。
三是构建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内河水运网。《布局规划》明确提出,以济宁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为核心,枣庄港、菏泽港、泰安港、济南港地区性重要港口为辅助,一般港口为补充的“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同时,提出以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河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干,地区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为补充,总里程约3100公里的“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总体布局。
四是建设设施一流、专业高效的港口运输系统。《布局规划》聚焦新时代腹地产业布局要求和能源等大宗商品储运保障需求,根据全国规划,结合山东省实际需求,明确提出构建设施一流、专业高效的“三类十种”运输系统,进一步优化港口运输结构,提升客运、滚装运输服务能力和品质,为能源和重要物资储运基地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五是水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布局规划》围绕完善多式联运体系、优化提升内陆港功能及谋划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等方面,明确提出全面推进陆海联动发展,推动港口和航道与城市、产业之间的融合协调,统筹推进水运创新智慧、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发展,提升航运服务业辐射能级和港航供应链服务水平。
另外,《布局规划》进行了环境影响分析,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并在组织领导、实施管理、要素保障、资源管控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相信山东必将建成世界一流的港口与航道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出台港口航道十年规划
8大方面打造港口群内河网新蓝图
此次规划相比十年前的布局规划
有了哪些新变化?
记者现场进行提问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提问

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赵方德介绍,相比10年前发布的全省港口布局规划、内河航道布局规划,本次《布局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规划思路上看,更加注重落实重大国家战略。《布局规划》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山东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心地带区位优势,依托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构建沿海港口辐射东西、内河水运连通南北的现代水运体系,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将山东省打造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二、从规划原则上看,更加注重统筹衔接与融合发展。一是突出陆海统筹,海河互济。《布局规划》与全国港航相关布局规划保持协同,将沿海规划与内河规划合二为一,实现山东港口与航道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筹布局全省沿海与内河水运资源,着力推动海河联运发展。二是突出系统谋划和整体布局。《布局规划》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强化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对接合作,并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现代水网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衔接,着力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先导作用。三是突出优化提升和开放融合。《布局规划》明确提出符合山东发展特色的“三类十种”货物运输系统,统筹考虑海上运输通道布局,并首次明确内河各港口在重要物资运输系统中的定位分工。四是突出创新智慧和绿色安全。《布局规划》首次在布局规划中提出智慧、绿色、安全等发展规划内容,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先行引领性。
三、从规划内容上看,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在沿海方面,进一步突出青岛国际枢纽港地位,规划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的“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布局,形成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合力;同时,完善港航供应链服务体系,提升山东世界级港口群辐射全球的软实力。内河方面,对内河航道规模等级和港口功能定位进行全面升级,增加小清河、新万福河两条国家高等级航道,提升济南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形成“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和“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新格局。此外,增加行业发展专篇,着力从陆海联动、融合发展、智慧水运、绿色水运、平安水运、现代航运服务等六个方面推动水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通过以上规划,引领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建设,为系统构建沿海港口辐射东西、内河水运连通南北的现代水运体系提供规划支撑。
(大众新闻记者 程文琪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