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京,阅兵式装备车队震撼驶来。
当坦克第一车进入人们的视野,彼时的开原市,一位67岁的老人看着屏幕中那个英姿飒爽的军人,伸出了大拇指,双眼噙满泪水。
老人名叫丁泓芳。阅兵式上,驾驶坦克第一车的军人,是老人的儿子——陆军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一级军士长丁辉。
9月4日,记者走进丁辉父母家中,探访“光荣之家”的光荣传承。
六次阅兵式 五次头车
在开原市金沟子镇巴尔虎营子村,一家干净整洁的院落和周边农户没什么不同,唯有那块“光荣之家”的红色牌匾,向邻里彰显着军属和退役军人家庭的荣耀与尊严。

提起刚刚参加阅兵式的儿子,二位老人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头车,一眼就认出来了。”言谈间,老人那骄傲的神情溢于言表。“我们全家都为他感到骄傲。”回想着屏幕上气势如虹的阅兵场面,丁辉的母亲袁锁云眼中闪着泪光,脸上却绽放着自豪的笑容。

阅兵,展现的是国威和军威。在这场举世瞩目的阅兵盛典中,开原人丁辉作为装备方队的一员,先后6次受检。
“这是我小儿子一辈子的荣耀。”袁锁云说,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但丁辉6次参加阅兵式的时间却始终记忆犹新:
·1999年10月1日;
·2009年10月1日;
·2015年9月3日;
·2017年7月30日;
·2019年10月1日;
·2025年9月3日。
这6个阅兵日中,他驾驶着“钢铁之车”5次作为装备方队的头车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这背后,是他超乎常人的付出和难以想象的努力。


把“圆满完成任务”刻进骨子里
1975年出生的丁辉出生在一个坦克兵的家庭。从小就听着父亲和坦克的故事,对坦克装备也是特别地痴迷,“他小时候总说‘我爸是坦克兵,我也要学他,还要干出个样儿来。’”袁锁云回忆儿时丁辉的话语,犹在耳边。


18岁那年,高中还未毕业的丁辉萌发了想要当兵的念头。然而,坦克兵出身的父亲舍不得儿子吃苦,不同意儿子参军。可铁了心的丁辉在听到征兵的消息后竟偷偷报了名。


入伍以来,丁辉历经多次装备换代,每次新装备列装,他都充分发挥“工匠”精神,钻研坦克驾驶与维修技术,每一个部件、每一条管线、每一种声响都刻在了脑中。他对所驾驶的坦克了如指掌,即便在复杂环境下也能精准操控,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
1999年,丁辉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被选中参加“世纪大阅兵”任务;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阅兵队形重新调整,丁辉从最初的第二方队转为第一方队,并担当头车驾驶员。
“压力大啊,头车不仅影响着本方队的受阅状态,还直接影响着整个装备方队。”袁锁云说,“但是这孩子不管遇到啥困难,心里只有一个信念——组织托付的任务,必须完成。”阅兵式前夕,丁辉白天训练,晚上研究,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完美地完成了阅兵任务。
30载淬炼 终成“坦克兵王”
今年的阅兵,新型装备占比很大,丁辉又要开着新战车当头车,压力可想而知。“集中训练期间,我们都很少主动打电话,都是他有时间了才打电话报个平安。”袁锁云说,有时候一通电话只说了几秒钟,便因为紧急任务匆匆挂断。即便如此,视频电话里,丁辉那被汗水浸湿衣服的模样仍深深烙印在她心中。

30多年前,凭着“一定要当个好兵”的初心,丁辉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扎根部队30余年,丁辉不仅体能、技能、智能项项皆优,还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等数十项荣誉。

如今,时代在变,装备也在升级迭代。丁辉凭借着蚂蚁啃骨头般的精神成长为战友口中的“坦克兵王”。

从阅兵“第一车”到“坦克兵王”,丁辉把血肉之躯融入战车,时刻准备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召唤。“我知道孩子付出了很多,作为母亲,我为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袁锁云说,“我们也希望他能继续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辜负党和国家对他的信任和培养。”
(铁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