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喜”聚辽宁,快乐满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7 09:03:00    

第二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闭幕式现场 第二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组委会供图

7月,辽宁沈阳在笑声与光影中沸腾。第二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以“喜聚辽宁,快乐满屏”为名,迎来8天展映、20部剧本路演、340余部投稿作品的热潮。

这不仅是一场受众共享的喜剧盛宴,更是辽宁文艺界对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殷殷嘱托的回响——“努力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以文化人更好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正成为这片黑土地上文艺创作最鲜明的行动方向。

原创力是新引擎

如何将原创力转化为“精品力”?辽宁以系统性政策给出答案。喜剧电影周开幕式上,《辽宁省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重磅发布,设立阶梯式扶持体系:剧本孵化最高奖励50万元,小成本电影专项基金500万元,票房佳作追加奖励500万元,优质项目整体扶持可达1000万元。

“真金白银的投入,就是要破解创作‘不敢试错’的困局,让创作者心无旁骛地打磨精品。”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辽宁省电影局局长杨利景说。

7月11日举办的喜剧电影剧本征集路演对接会,搭建起编剧与产业更直接、更高效的对接平台。全国各地的347部作品中有20部作品入围参评。经专家团队评选,10部优秀作品被推选,进一步走向影视化制作与市场发行。

“优秀的、风格迥异的电影剧本就像珍贵的种子,在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被播种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评审团代表、青年导演刘江江说,“期望它们能在不久的将来,绽放在大荧幕上。”

带动文旅“笑经济”

“活动相当丰富,内容相当多彩,成果相当显著,来宾相当有派”。自本届喜剧电影周开幕起,沈阳市民就被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的浓厚喜剧氛围感染着。

喜剧电影周期间,“因喜剧来辽宁”“在沈阳看喜剧”等词条频上热搜。沈阳市多家影院展映经典喜剧影片,在6月中旬至7月底放映50部优秀喜剧电影。线上、线下同步将喜剧文化氛围推向了高潮。

作为喜剧电影周开幕活动举办地,沈阳中晨电影制片厂的中晨电影小镇推出了沉浸式巡游演出,从单田芳评书模仿到即兴相声表演,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沈阳中晨电影制片厂董事长费晨光介绍:“我们电影制片厂是一个融合了电影元素的文旅项目,设置了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为专业电影拍摄设计的,另外一个区域用来服务游客。”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生态的升级。喜剧电影周期间,“中国·沈阳喜剧电影产业联盟”正式签约,串联起创意孵化、拍摄制作、发行推广全链条。

产业协同效应已现端倪。喜剧电影周期间,导演姜文携闭幕影片《你行!你上!》现身时直言:“这部充满东北基因的电影从沈阳出发,正是看中这里完整的喜剧生态链。”由沈阳中晨电影制片厂打造的“喜剧主题街区”,更将产业延伸至文旅领域——游客身着定制服装沉浸式体验电影场景,品尝融入喜剧元素的特色美食,让“拍喜剧、看喜剧、玩喜剧”成为城市新名片。

从“喜剧高地”到“文化标杆”

精品之“精”,不仅在艺术水准,更在于精神内核。本届喜剧电影周期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信中“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的期望,成为研讨会上的核心议题。

“120年前,辽宁法库人任庆泰拍摄电影《定军山》,点亮华夏影史的第一章。辽河之水奔涌,滋养了无数优秀影人、电影佳作。”演员、导演张勇手说,辽宁与中国电影有着深厚渊源。

本届喜剧电影周为全国电影人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更让从辽宁走出的艺术家倍感自豪与亲切。

辽宁铁岭演员杨树林感慨:“接地气是东北喜剧的灵魂。这片土地孕育的快乐基因,正是我们的创作优势。”

“我们既要推广本土特色,也要将南方喜剧元素融会贯通。辽宁丰富的城市风貌和影视基地,为题材创新提供了天然舞台。”来自辽宁鞍山的演员、编剧、导演黄才伦说。

演员、辽宁大学教授赵海燕参加了中国喜剧电影创作研讨会,她感到受益匪浅:“创作要扎根人民,既要尊重市场规律,更要坚守艺术初心。我们的责任不仅是逗乐观众,更要通过作品传递思考。”

“我们真诚地希望辽宁沈阳能够成为喜剧电影创作的热土和试验田,期待孵化出更多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鲜明时代气息和广泛影响力的喜剧电影精品力作。”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邵玉英说。

(中国文化报记者 葛 鑫 通讯员 崔竹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