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城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0:12:00    

清城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墙面上,贴着孩子们的感恩话语。

清城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已成为化解青少年心理危机的重要防线。

青少年时期是人类个体生长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

心辅站实践“沟通—陪伴—责任”服务体系,已形成“当日接案评估、全程家校协同”的标准流程。

“满天星计划”有效地提升了社区和学校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应对能力。

“3!2!1!绽放笑容!”清城区锦兴小学操场上,师生在体验特色游戏“原来是你”,孩子们变换各种站姿,教师定格美妙瞬间。该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特质画像等设计,引导学生在镜像认知中建构立体自我。

这是清城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的一个生动缩影。5月正值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清城区正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综合提升师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

过去一年来,清城区始终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置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通过构建“组织架构—课程活动—阵地建设—宣传推广”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清城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文字:孙运冰 黄玉熹 王嘉瑶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多方联动

构建心理危机干预闭环

在清城区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清城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下称“心辅站”)已成为化解青少年心理危机的重要防线。数据显示,心辅站接待的心理咨询案例中有10%属于高危危机个案,所有危机干预均在接案2小时内启动家校沟通机制,通过专业心理干预实现服务目标100%达成的成效。

危机个案是指经专业评估存在自杀、自残风险,需立即进行心理干预的特殊案例。

近期,心辅站接诊的13岁初中生小雨(化名)便是典型案例。因长期学业压力,小雨出现情绪崩溃和自伤行为。心辅站立即启动分级响应机制:首诊阶段通过绘画治疗、叙事疗法等专业方式建立信任关系,精准评估危机等级;干预阶段运用“危机五步法”稳定情绪,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纠正认知偏差,并制定个性化《危机应对方案》;巩固阶段引入家庭治疗技术,重构亲子沟通模式。

“家长教育是危机干预的关键环节。”心辅站负责人、清城区教育局危机干预特聘专家毛斌红介绍。她带领团队同步开展孩子和家长的双线工作,在孩子接受心理辅导的同时开展一对一的家庭教育支持,一对多的家长工作坊、医学专家讲座等形式,帮助小雨以及更多情绪困扰孩子的父母消除“心理问题羞耻感”,建立“就医—用药—复诊”的科学认知。经过6次系统干预,小雨不仅停止自伤行为,学业状态也逐渐恢复,家庭沟通得到改善。

心辅站实践“沟通—陪伴—责任”服务体系,已形成“当日接案评估、全程家校协同”的标准流程。统计显示,通过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和快速响应通道,辖区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大幅下降。

在完善站内服务体系的同时,心辅站还通过家校社协同干预、个案追踪管理、资源整合共享三大互补机制,与学校教育形成立体化衔接。

构建“1热线+3预约”服务渠道(含电话、网络、现场预约渠道),实行每天8小时专业值守。

建立“区心辅站+各镇(街道)”心理辅导服务体系,在区心辅站开展个案和团体辅导工作,确保学生的心理安全;按固定时间派专业人员进驻镇(街道)的心理服务场所,为所在社区提供个案心理咨询或团体心理辅导;开展个案服务质量管理和督导,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效果。

建立校街联动预约机制,通过教育机构或基层单位提交的心理服务申请可启动多部门协同响应,在确保隐私保护前提下实现危机个案优先处置。在教育局推动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工作(含机制建设、班主任培训、心育课程建设等)基础上,打通学校、社区、医院、家庭四个服务阵地的切割壁垒,对危机预警未成年人进行全过程跟踪,主要通过心理评估、家长沟通、紧急心理支持等工作方式,支持和鼓励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寻求专业帮助,减小家校之间的对立冲突。

过去一年,清城区成功处置危机事件24起,100%实现48小时内闭环管理,高危个案跟踪回访率达100%。

同时,为情绪困扰学生提供线上和线下团体辅导服务,根据情况同步进行个案服务及家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已开展团体辅导300多人次,对情绪困扰学生的家长进行指导服务100多人次;加强因心理疾病休学、辍学、请长假学生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对停学后重返校园的学生提供复学评估服务,以校外心辅站为枢纽,畅通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化解学校和家庭的冲突和矛盾,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重返学校的生活。

创新机制

“满天星计划”有序开展

在清城区心辅站,30名学生正在开展“探索内心、接近距离”团体心理辅导。而“满天星”志愿者、兼职心理辅导师蔡老师正通过涂鸦、对折、拓印等流程陪伴学生探索内心世界。

“在‘满天星’平台,我获得了很多学习机会,比如说学一些危机干预、相关心理学。我是做家庭教育的,这个平台让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可以去帮到更多人。”蔡老师表示。

蔡老师的成长轨迹正是该计划“专业培训+服务实践”培育机制的生动写照。

“我们最初设计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达成助人自助。”毛斌红主导构建了“选—育—用—留”四步工作法,“希望‘满天星’志愿者成为清城区心理志愿服务人才库,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需求,同时也希望志愿者在培训过程中,能够有所成长、有所提高,为自己赋能、为孩子赋能。”

社区和学校对“满天星计划”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项目有效地提升了社区和学校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应对能力。通过志愿者的服务,许多家庭和学生得到了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怎么筛,怎么育,如何用科学机制守护年轻生命成长之路?清城区“满天星计划”以“选—育—用—留”四步工作法,织就覆盖全区的心理健康防护网。

——选:通过活动和培训不断发动宣传,凝聚区内心理服务力量,经过持续招募、评估筛选后已经建立了区内1支总队+8支分队的“满天星”队伍;

——育:联动广东省内各大高校以及医院的心理专家设计学习课程,打造初—中—高三级培养体系,每月组织线上和线下的培训,每周开展校外心辅站的青少年心理公益活动。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已经超过5000人次。

——用:采取服务学习的模式,发动志愿者学以致用,打造“茗心咖啡师”、亲子活动、“阳光少年”、心育班会课进校园、“共饮一江水”微心愿、“清城少年说”心理辩论赛、心理健康进社区等多维心理服务项目,让志愿者每周都可以选择不同项目进行实践,各项心理服务实践活动覆盖超过50万人次。

——留: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志愿服务进阶培训、志愿者答谢会、志愿者故事征集等方式,激励对青少年心理有热情的居民持续学习,满天星队伍已经达到1300多人,在这个平台上持续学习。

这种机制创新的成效,在心辅站的日常实践中得到生动诠释。心辅站的工作场景,恰是清城区构建全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一个生动切面。这种“小站点大服务”的实践效能,离不开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强力支撑。

在构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体系方面,清城区秉持“全员参与、专兼结合”的理念,积极扩充师资力量。目前,全区专职心理教师有112人,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达2588人。基本按照“每所学校小学生人数满1000人配备一名心理老师、中学生人数满800人配备一名心理老师”的标准来落实,确保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足额配备,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2025年—2027年,清城区计划继续投入900万元,用于完善区政府统筹,各镇街共建的区未成年人心理服务体系,依托未成年人校外心辅站枢纽服务平台,联动多部门,整合各镇街现有的服务资源,通过心理宣传、心理疏导、心理测评、人才培养、危机干预等多元服务内容,满足未成年人及家庭的心理服务需求,建成“预防为重、兜底优先”的未成年人心理服务网络。

多元育人

推出“n+3”特色课程

清城区第二小学和清城区锦兴小学现场进行了辩论比赛。“在家庭教育中,‘让’是爱的分享与传递!” “不‘让’才能建立边界感!”双方就辩题“父母应该/不应该教哥哥姐姐‘让’弟弟妹妹”展开了激烈辩论,在精彩的自由辩论环节中,双方辩手交替发言,一次次将辩论赛推向高潮。

这种以“心理+主题班会课+辩论”的创新形式,在清远市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清城区创新推出“n+3”课程设置模式,以系统化、特色化课程矩阵赋能心理健康教育。

“n”代表基础、拓展、实践三大核心课程。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系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拓展课程聚焦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设针对性专题课程;实践课程则通过团体辅导、心理情景剧、心语操等沉浸式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深化认知、锤炼心理调适能力。

而“3”指三大心育特色品牌,满足多元育人需求。

——线上线下双轨联动,搭建心育平台。清城区自2018年开始组建190人的蓝丝带“家教有方”公益大讲堂讲师团,每月双周星期六通过线上+线下直播+录播的方式宣传亲子沟通技巧、生命健康教育、正确管理情绪等心理健康知识,为家长提供育儿技巧、心理调适等,引导家长重视、正确对待孩子的心理健康。8年来举办主题为《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构建家庭和谐幸福》《生命如花 携手共护》《以爱为基,依伴成长》等讲座168场,参与家长共有130万人次,受惠家庭3192万个。

——“心育节”润泽学子。清城区中小学“心育节”三年辐射59万人次成效显著。每年5月,全区113所中小学举办一次为期1个月的“心育节”,该活动通过心理讲座、心理游戏、心理绘画、心理征文、心语操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吸引了59.1万人次参加,现已成功了第三届“心育节”。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调适能力。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超50所学校举办辩论赛,解码亲子沟通。2024年举办第三届“清城少年”系列活动之“清城少年说”中小学生心理主题辩论赛活动,聚焦亲子沟通,辩题内容涉及青少年面临的家庭关系、观念冲突等困惑,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家庭和社会,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第三届“清城少年说”中小学生心理主题辩论赛以其“主题班会课+心理+辩论”的创新形式,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赛事由校内心理辩论赛主题班会课+校外心理辩论赛两个部分组成。

全区各中小学校每个班至少开展1场心理辩论赛主题班会课,50多所学校组织了校园辩论赛队伍,在全区展开了学校之间的辩论赛初赛和决赛,引发了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高度关注。赛事相关短视频、直播、班会课回顾等共计产生了超70万次播放量,不仅为学生搭建了表达自我、分享心声、探索沟通的平台,还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当辩论赛场延伸为生命教育现场,“清城少年说”已超越赛事本身,成为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注脚。未来,清城区将依托校外心辅站枢纽平台,联动各镇(街道)各部门,建立从预防到处突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从源头防范和降低未成年人心理风险。